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到2027年底培训60万人次 河北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20:05:00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刘澜澜)近日,河北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5年至2027年底,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2025年至2027年底,全省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以上。

《通知》明确,培训行动将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职业等重点领域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分领域组织实施系列培训行动,引导企业参与,着力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通知》明确了9项重点任务:

实施京津冀务工人员专项培训行动。以京津冀务工人员为重点,聚焦京津劳务市场用工10大行业领域,分级分类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订单式培训,组织家政、制造业、新职业和其他行业等领域培训,持续提升从业人员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创新工作方法,解决“有活没人干”问题,加大商贸物流、航运产业、邮政快递业等领域培训工作力度。

实施“阿尔茨海默症”康复护理专项培训行动。根据京津多样化养老家政服务需求,聚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照护等急需紧缺领域,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岗位核心技能需要等,丰富完善培训课程内容,大力开展“阿尔茨海默症”康复护理专项培训。

实施康养产业技能人才赋能行动。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健康照护师、保育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等康养类职业(工种)以及老年人陪护、母婴护理等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实施长期照护师专项培训。

实施家政服务专项培训行动。会同相关部门面向有家政领域就业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和已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广泛开展家政领域相关职业(工种)技能培训,促进家政服务人员技能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家政服务需求。

实施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专项培训行动。会同民政部门指导培训机构按照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标准,以提升养老服务能力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为重点,面向有意愿从事养老服务的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

实施技能强企创优行动。推进技能强企工作,鼓励企业对技能岗位职工开展岗前培训、转岗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推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落企落地,以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为牵引,带动职工普遍提升职业技能等级。

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培训行动。聚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工艺设计、工业设计等制造业企业需求,大力开展“高精尖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制造业技工供给。

实施数字技能人才培育行动。聚焦全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需求,引进腾讯等数字头部企业培训资源,加大人工智能训练师、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电子商务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力度。

实施产业集群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与集群企业服务对接,聚焦产业集群技能人才培训需求,依托集群企业和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产业集群相关企业技能人才供给。

《通知》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就业和培训协同推进机制,通过发布信息征集、企业和劳动者自主申报等方式,自下而上摸清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劳动者培训意愿,做好信息登记和梳理汇总。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动态调整的培训项目,纳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向社会公布技能岗位用工数量、技能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方式等。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的原则,择优确定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向社会公开并动态调整。探索通过电子社保卡向劳动者定向发放职业培训券,提高培训精准性。

打造有地方优势特色、培训数量大、就业效果好的培训品牌,可以“地名(企业名)+职业(工种)名称+培训”等通俗易传播的方式命名。对其中对接市场紧密、行业特色鲜明、实施设备强、服务就业好的,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荐纳入培训品牌目录,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严格职业技能等级社会评价机构遴选条件,精简优化数量结构,培育权威的行业性社会评价机构,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性、流通性和认可度。支持企业申请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可将符合条件的劳务派遣人员、劳务外包人员纳入自主评价范围。

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用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具备条件的可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培训费用分担模式。政府补贴可根据岗位急需紧缺程度、技能等级、实训耗材成本、训后签订劳动合同或工资流水单据、家政服务协议等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对培训后一定时间内实现稳定就业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的,给予倾斜支持。

依托“河北省职业能力建设管理服务系统”动态管理培训机构信息、组织实施情况、补贴申领情况等,实行补贴发放“凡补必进、不进不补”。指导培训机构对培训全过程及真实性作出承诺并履行,不得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培训效果、转包转让培训项目、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补贴资金。对发生违规违法行为的机构或个人,严肃查处,追回补贴资金,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