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呼和浩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9:02:00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条件以及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重点商圈、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等商业设施,促进了消费与产业升级。通过全力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商圈转型不断加快,消费能级不断提升。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65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区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依托传统核心区存量优化与东部新兴增长极双核驱动,呼和浩特市商业布局不断优化,全力打造“双核引领、圈层拓展”协同发展格局,形成了“两大商业核心区—6大重点商圈—8类产业商品市场—14个特色街区”的商业空间布局。两大商业核心区客流量日均达15万人次,消费规模占全市10%以上。加速东影南路摩尔城、东万达广场、成吉思汗大街滨海广场、锡林南路凯德广场、兴安南路永泰城和西万达广场6个重点商圈提质扩容,形成了全域协同、功能互补的商圈服务体系。新增中商世界里智慧生活MALL、呼和浩特万象城等商业区块,中山西路商业区获评自治区“特色商业集聚区”,对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进行基础设施及景观亮化提升后,打造形成了宽巷子、东护城河北街、水岸漫街、牛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全市商业布局日趋合理。

在商圈建设过程中,推动中山路、东客站两个商业核心区发展,构建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交融共生的城市商业新格局,区域消费场景逐步完善。改造升级传统场景,改造中山西路商圈停车场,打造综合保税区全球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引进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苏宁易购Pro店。振华广场引入500多个知名品牌,带动营收增长6%,新华MALL引进新进品牌108个,其中30多个为首进内蒙古品牌。

为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呼和浩特市组织开展了“乐享消费·惠购青城”跨年迎新消费季活动和“五一”消费促进活动,2024年开展品牌促销、发放汽车购置补贴等各类消费促进活动200多场次。推进商贸流通主体提升信息化水平,带动传统商圈、商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荐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水岸漫街、振华购物广场等多个项目申报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商业项目。文旅商融合不断加强,2025年跨年活动吸引游客127.4万人次,带动消费2.7亿元,同比增长197%。探索“城市旅游+演唱会”新模式,近两年举办10多场大型演唱会,带动消费58.2亿元。

围绕旧城区缺少高端商业,新建城区特别是城东缺少大型商超、酒店等业态,品牌矩阵和消费地标培育力度不够等现状,呼和浩特市推动中农联、汇能国际酒店等项目建设运营,提前谋划白塔国际机场搬迁后区域商业布局;城南区块打造文旅商融合集聚区,并立足和林格尔新区、盛乐国际机场打造城市商业副中心;城西区块打造西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消费为一体的商贸服务中心。

探索新型商业业态,关注消费市场新趋势和新需求,呼和浩特市积极探索培育新型商业业态,发展体验式商业、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商业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转型。鼓励商业载体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如建设主题街区、举办艺术展览、开展互动体验活动等,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

举办特色文旅活动,以明星演唱会、音乐节、跨年夜为“爆点”,呼和浩特市依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商融合活动,提振带动消费。紧追“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新风尚,采取“演艺+旅游”“文化+旅游”模式,带动城市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提升消费口碑。以集大原高铁开通为契机,与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大同、榆林等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依托已推出的8条呼包鄂榆乌精品旅游线路和5条呼包鄂榆乌定制线路,围绕北疆四城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打造精品线路,吸引更多周边消费,推动区域消费中心建设。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杨彩霞)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