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故事:村超跃动田野麦香飘溢乡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6:43:00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乡村的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济南市立足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着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振兴故事。荷花路街道以足球赛事为媒,打造的“村超”品牌,将体育竞技的激情与乡村文旅的魅力深度融合,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新引擎;鲍山街道曲家庄村则凭借特色窑烤面包店“元野面包”的意外走红,探索出乡村新业态发展的新可能。这两个看似不同的发展样本,却共同奏响了历城区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生动诠释着乡村文旅在新时代背景下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

“村超”热潮 点燃乡村体育与文旅融合之火

荷花路街道,作为“历城村超”的发源地,足球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历经8年磨砺,这里的村民足球联赛从最初简单的“草根赛事”,逐步成长为如今备受瞩目的“全民盛事”。每至比赛日,朱家庄大球场便成为欢乐的海洋,周边村民扶老携幼前来观赛,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与众多文体活动仅限于行业内人士参与不同,“村超”真正实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村超”足球队的球员均来自当地的工人与农民,许多别出心裁的创意也源自群众的创新。

5月17日,济南市历城区第三届“益华民杯”村民足球联赛开幕。此次赛事是历城区与贵州“村超”发源地贵州省榕江县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借助贵州“村超”现象级IP的影响力与历城“村超”品牌的深厚积淀,致力于打造跨区域“足球+产业+文旅”融合的创新示范项目。

开幕式当晚,大型无人机编队表演震撼全场。无人机以夜空为画布,以“村超”标志性元素为灵感,变幻出各种绚丽造型,画布光影与绿茵赛场相互辉映,引得现场观众惊叹连连,欢呼声瞬间点燃整个球场的热情。“今天带着孩子出来玩,没想到这么多人来看开幕式。”荷花路街道朱家庄村王先生说。

除了精彩的无人机表演,开幕式还巧妙融合“村超+村晚+村跑”,打造出一场全民共享的体育文化盛宴。文艺演出中,演员们用灵动的舞姿、嘹亮的歌声展现着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非遗”文化展示区,黑陶、叶雕、剪纸等传统技艺一一亮相,让观众在感受足球激情的同时,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村超集市上,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烟火气息十足,吸引着观众驻足品尝、挑选。

据介绍,荷花路街道以足球为纽带,持续做大做强“足球+”文章,成功撬动“体育+文化+生态+产业”的乡村振兴杠杆。朱家庄“悠享park”街区,凭借每年承接的1200场次公益青训和场地出租,实现年增收50万元;赛事影响力还吸引了星巴克、考拉来了、美速绘画设计等知名商家和文创企业入驻,帮助10名残疾人实现创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个。采摘、民宿、研学等旅游新业态也有序开发。其中研学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每年接待幼小学生2万余人次,实现村集体增收28万元,实现了绿茵场上的激情碰撞与文旅产业生态闭环的有机融合。如今,足球不仅是荷花路街道的闪亮名片,更成为一支蓬勃涌动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无限动能,让田野乡间焕发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元野面包” 乡村新业态的崛起与探索

​在鲍山街道曲家庄村,“元野面包”的创业故事充满着惊喜与挑战。店主付杰曾是一位轮胎行业从业者,出于对烘焙的热爱以及想让孩子吃上健康面包的朴素愿望,她转行创业。付杰花半年时间改造了村里一处小院,一砖一瓦砌起窑炉,开启了手工制作无添加欧包和披萨的创业之路。

开业仅三天,一条拍摄窑炉烤面包的短视频意外获得百万播放量,“元野面包”一夜爆红,迅速成为社交平台的“顶流”。各路博主、媒体蜂拥而至,原本计划周末摆摊的面包店,突然涌入大量订单,每天限量几百个的窑炉面包供不应求。

走红后的“元野面包”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争议。支持者被其独特体验所吸引,有人从远方专程赶来,只为品尝刚出炉的面包,见证制作全过程;健身爱好者则对无糖无油的欧包青睐有加,认为性价比颇高。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部分消费者吐槽面包定价过高,排队时间过长,甚至买到的是电烤面包而非窑炉烤制。此外,乡村环境的短板,如夏季蚊虫多、绿植不足等问题,也引发一些顾客不满。

面对争议,付杰态度坚定,始终坚守品质底线。她表示,原料成本占售价近一半,绝不愿降低品质。在产能问题上,团队坚持手工制作,拒绝盲目扩产。目前店内已增加员工,并计划推出简餐,但始终秉持“稳扎稳打”的原则。付杰认为,面包不仅是食物,更是“土地与时间的对话”,她坚持选用优质原料,让顾客品尝到食物本真的味道。“电烤箱是‘快’,窑炉是‘慢’,但慢工才能出真味。”这种对品质的坚守,正是“元野面包”在争议中稳步前行的关键。

“元野面包”的走红,精准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曲家庄村通地铁后,都市与乡野的界限逐渐模糊。地铁站外麦浪翻滚,步行十分钟便能看到冒着烟的窑炉,这种“五分钟穿越城市与田园”的反差感,吸引了众多追求“仪式感”的年轻人。每逢周末,顾客们不仅购买面包,更沉浸于“从田间到舌尖”的完整体验,感受食物认知与生活温度。

“我们卖的不只是面包,更是在提供一种选择。”付杰道出了“元野面包”的深层价值。这种“看得见的食材革命”,让注重品质的消费者甘愿为溢价买单,并将购买行为升华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元野面包”的成功,为乡村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引入年轻人青睐的新业态,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吸引城市人群走进乡村,感受乡村魅力。窑炉的火光映在年轻顾客们的脸上,他们用手机记录的面包诞生记,或许正在编写乡村振兴的新代码。

双轮驱动下的振兴密码 解码乡村文旅新范式

在朱家庄大球场与曲家庄窑炉的经纬交汇处,一幅乡村振兴的立体画卷正徐徐展开。“村超”以体育为媒,让村落焕发青春活力;“元野面包”以美食为介,使消费主义与农耕碰撞出奇妙火花。两者看似殊途,实则同归—都在重构城乡要素流动的通道,都在重塑现代人对乡村的价值认知。

荷花路街道的“村超”赛事与鲍山街道曲家庄村的“元野面包”,从不同维度驱动着乡村振兴的新实践。同时,也展示了乡村文旅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乡村文旅不仅能够丰富乡村产业业态,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流向乡村。

以“村超”赛事为例,其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同时,通过赛事的举办,乡村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而“元野面包”则通过打造特色乡村新业态,吸引城市消费者前来体验,带动了乡村人气,促进了乡村与城市的交流融合。

从产业发展来看,“村超”带动了体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元野面包则以特色美食为切入点,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促进了乡村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两者都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村超”赛事中融入的民俗文化表演、非遗展示等活动,让乡村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与传承;“元野面包”将传统烘焙技艺与乡村生活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乡村文化体验,为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无论是荷花路街道的足球场,还是曲家庄村的面包坊,这些充满生机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当更多这样的创新因子在广袤乡间萌发,当每个村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村超”和“元野”,乡村振兴便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是千万个具体而微的生动实践。

在这里,乡村振兴不是写在文件里的概念,而是弥漫在空气中的面包焦香,是回荡在绿茵场上的加油呐喊,是写在每个村民脸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如一位村民所说:“踢的是足球,做的是面包,但收获的是幸福生活。”(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栗潇 宋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