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国欲在东南亚打造战略新支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9:13:00    

周秋君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5月25日开启为期一周的东南亚访问,首站是越南,随后将到访印度尼西亚与新加坡。这是继法国强化“印太战略”以来,在亚太外交层面的一次重要行动。据爱丽舍宫披露,马克龙此行意在进一步明确法国在全球热点问题中的立场,并加强与该地区国家在经济、安全与科研等方面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美国升级“印太战略”,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在东南亚的存在感显著减弱。欧盟对区域政策长期游离,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资源配置不足,使得欧盟力量在区域制度博弈中的角色日趋边缘化。然而,当前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大国战略竞争正倒逼传统西方力量重新评估东南亚的价值。法国借由马克龙此访三国,意在重新补位、抢占先机,是法国寻求“印太战略”现实利益的具体体现。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越南、印尼、新加坡三国不仅是东南亚内部最具代表性的“中等强国”,更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越南与欧盟早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法越经济合作奠定了制度保障。越南不仅是法国在亚洲制造业外溢的承接基地,更在航空、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成为法国企业投资的热土。印尼是东盟最大经济体,拥有大量年轻劳动力与丰富的镍、锂等资源,是法国能源转型与矿业布局的关键支点。2022年,法国达索公司与印尼签署军购协议,为双方合作注入了战略黏性。新加坡则是区域金融与数字枢纽,也是法国对接东盟与南太地区最稳固的桥梁。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刚抵达河内,越捷航空便宣布向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采购20架A330neo客机,凸显此访的经济底色。
其次,从外交维度看,法国积极倡导多极世界秩序,强调独立自主的欧洲路径。马克龙多次提出欧洲应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这种外交立场某种程度上呼应东南亚国家“中间地带”战略诉求。同时,此访三国不仅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也是全球南方新权力生态的代表,可通过它们向东盟和全球南方传递法国信息,增加法国在更多新兴合作机制中的参与度。尤其在当前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下,法国更需借助东南亚外交支点平衡全球布局,以提升法国及欧盟的国际话语权。
再次,从安全层面来看,此行三个国家均为法国军售与防务合作的重要对象。印尼在法澳潜艇危机爆发后迅速填补空白,签署购买“阵风”战机与“鲉鱼”级潜艇的协议,为法国军工产业在亚洲打开了突破口。新加坡则可为法国印太部署提供后勤与基地。此外,法国一直致力于推动“欧洲战略自主”,通过印太部署参与地区安全事务,可证明欧盟不是北约的附庸,而是有能力影响印太平衡的全球力量。
非传统安全议题上,法国亦将气候治理视为进入东南亚的“正当性通道”。《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框架,不过法国始终以协定执行者、道义倡导者身份参与印太事务,借助适应基金、绿色气候基金等平台深化与区域国家的环境与发展合作,尤其在绿色基础设施、减碳机制与生态恢复等领域开辟合作新空间。印尼与越南均为受气候变化冲击显著的国家,新加坡则是气候科技与绿色融资的创新平台,三者可共同构成法国气候外交在亚洲的新支点。
可见,与此前马克龙出访印度或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此次更具系统战略考量,不再局限于象征性访问或双边贸易推介,而是试图将东南亚确立为法国印太布局中的重要地带。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国家近期成为了全球外交热度的“风口”,这一趋势并非偶然。2025年美国发起关税战,全球经贸环境不确定性激增,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展开对东南亚的高层外交行动,正说明该地区在全球力量重构中的重要位置。从更深层次看,东南亚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接壤处,是横贯亚非欧的重要节点,在未来国际秩序形成中,其“中间地带”的制度选择与议程设置能力,都将直接影响新规则的形成路径。不过,法国距离东南亚万里迢迢,它能否真正跳出“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把握住东南亚国家的战略节奏,满足东南亚国家的真正需求,目前尚难有定论。(作者是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